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铜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2025-09-25 14:32:01 | 好学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52010665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
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铜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铜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仁学院开设专业

铜仁学院开设专业

院校名专业名
铜仁学院金融工程
铜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铜仁学院学前教育
铜仁学院小学教育
铜仁学院特殊教育
铜仁学院体育教育
铜仁学院汉语言文学
铜仁学院秘书学
铜仁学院英语
铜仁学院商务英语
铜仁学院网络与新媒体
铜仁学院历史学
铜仁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铜仁学院物理学
铜仁学院地理科学
铜仁学院统计学
铜仁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铜仁学院信息工程
铜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铜仁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铜仁学院土木工程
铜仁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
铜仁学院制药工程
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铜仁学院林学
铜仁学院园林
铜仁学院水产养殖学
铜仁学院护理学
铜仁学院会计学
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
铜仁学院旅游管理
铜仁学院音乐学
铜仁学院美术学
铜仁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铜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仁学院院校简介

铜仁学院院校简介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菁菁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好学网

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占地796亩,实验中心3.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200余万元(不含教学楼部分)。馆藏纸质图书113万册,电子图书268万册。

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校政协同办学示范学院)和写作研究院(专攻写作与沟通的特色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5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在校生8510人,教职工962人,博士194人,硕士400人;正高级职称189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0人);正高级职称181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内研究生导师131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4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市管专家12人,“梵净文化人才”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7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4人,贵州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4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1个;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管理团队1个,铜仁学院基础教育创新团队、铜仁学院民族学创新团队等校级人才创新团队22个。

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现有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4个(美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农村区域发展)、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专业1个(铜仁学院-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学前教育、英语、园林、农村区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特殊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有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5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1项、省级297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教育发展与山区乡村振兴”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教育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省级重点学科5个(含支持)。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教育厅国别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基地1个、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1个,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以及梵净教育研究院、梵净山国家公园研究院、锰系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等校级实体科研机构10个。五年来,学校获科研项目总经费18207.88万元、承担课题185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8项、省部级课题157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62篇,出版专著212部,主编教材50部。获得授权专利1635项,其中发明专利79,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3项,其中省部级30项(含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贵州省科技奖11项)。

学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是最早经教育厅批准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市州高校,累计培养100余人,与重庆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100余人。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2020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2年11月正式开启研究生招生初试工作,2023年4月完成研究生复试工作,目前已完成铜仁学院第一届研究生招录工作,共录取60名研究生。

学校主动服务贵州省乡村振兴和大数据、大生态发展战略和铜仁创建绿色先行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不断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形成了“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三年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过6292万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至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568人次;与柬埔寨教育部、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老挝沙湾那吉省教育厅、沙耶武里省教育厅、万象省教育厅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国(境)外8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选派学生611人次、教师118人次赴国(境)外交流访学;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围绕十大重点学科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建立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为一体的老挝国别研究机构即“老挝研究中心”。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记”思政工作体系,锤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学校是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获得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人文学院获得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党支部和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成功创建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先后涌现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张蕾,贵州最美警嫂、铜城仁者田仁碧,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陆艳、梁正其,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干部龙禹、肖翔,“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王时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林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常晓华、林婷娟、杨秀奇、张稳,“2022年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张稳,“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王满怀等一批明德楷模。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展望未来,铜仁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铜仁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铜仁学院的澎湃力量!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铜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铜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相关推荐
铜陵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陵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陵学院开设专业铜陵学院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铜陵学院经济学铜陵学院经济统计学铜陵学院商务经济学铜陵学院数字经济铜陵学院税收学铜陵学院金融学铜陵学院金融工程铜陵学院保险学铜陵学院投资学铜陵学院金融数学铜陵学院互联网金融铜陵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铜陵学院法学铜陵学院知识产权铜陵学院社会工作铜陵学院汉语言文学铜陵学院英语铜陵学院商务英语铜陵学院广告学铜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铜陵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铜陵学院地理

2025-09-03 09:55:19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贵州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排名 贵州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排名如下: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也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职国家示范学校、“省部共建”高校(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遴选单位。创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1411亩。 2、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贵州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开设专业涵盖交通运输

2024-01-20 15:23:05
铜陵学院学校简介 铜陵学院开设专业有哪些
铜陵学院学校简介 铜陵学院开设专业有哪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附排名简介校友评价(10条)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怎么样排名简介校友评价学院技术学不好技术学院技术职业术学职业技术学院术学院职业技术好不好不好铜陵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一所好的大学可谓是至关重要,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如何了解一所高校呢,本文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关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知识,包含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校友评价、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介绍、安徽排名录取数据等

2023-07-07 21:23:53
2023年铜仁学院招生要求有哪些 铜仁学院招生人数
2023年铜仁学院招生要求有哪些 铜仁学院招生人数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统计(附专业招生人数) 高考志愿填报前,家长和考生必须要提前了解意向学校的招生计划和专业,2023年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和人数暂未公布,下面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统计,可供2023级考生参考。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的招生计划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贵州2022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4人;2、铜仁职业技术

2023-07-07 12:50:53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有哪些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有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工程造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

2025-09-12 17:02:12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

2025-09-20 13:48:46
铜仁学院全国排名第几 铜仁学院优势专业
铜仁学院全国排名第几 铜仁学院优势专业

202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排名全国第几最新排位多少名 2023年专科大学排名中,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77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202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院校的排名年份院校名称全国排名202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77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历年排名是多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排名是78;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排名是

2023-08-19 02:38:10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开设专业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法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汉语言文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英语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应用化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燕山大学里仁学院通

2025-09-24 17: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