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

2025-08-17 15:57:27 | 好学网

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流程如下

  1. 录取时间与批次

    • 高校专项计划在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本科一批开始前完成录取。
    • 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学校所在批次科类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优惠录取分数线一般不低于当地省市一本线。
  2. 录取规则

    • 各高校会制定具体的录取规则。
    • 例如,北京大学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评价,合格者获得测试资格,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 综合笔试、面试成绩,结合初步审核评价结果和体质测试结论,最终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
  3. 录取参考因素

    • 除了高考成绩要求外,校测成绩、初步审核评价结果和体质测试结论也是重要参考因素。
    • 每所院校的校测形式和评价标准不同,会综合对比后选出最优秀的一批考生。

注意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户籍地在农村且连续3年以上、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考生需关注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实施区域及相关信息。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好学网

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时间

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是指为了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升入高校而设置的特殊录取计划。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时间一般是在普通一批录取结束后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时间安排。一般来说,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时间是在普通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的。具体的时间会根据当年的高考时间和普通本科录取时间而有所调整,但一般会在7月中旬至8月初进行。

在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招生对象: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所以首先要确定符合这些条件的考生。通常是通过学生填写的志愿报考信息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筛选和确认。

2. 资格审核:确定招生对象后,在辽宁省高校招生信息网和各高校的官方网站上公布相关公示,对报名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包括学生的身份信息、文化素质等进行审核。

3. 公示与确认:审核合格的考生会在网站上公示一段时间,方便考生核对自己的报名信息。考生要注意在公示期间及时关注报名信息的准确性,如发现有错误或疑问,可以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更正或解答。

4. 录取发布: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结果会在录取时间之前一至两天发布,一般会在当地报纸、学校官网等渠道公布。同时,考生还可以通过登录个人报名账户查询录取结果。

5. 报到注册:录取成功的考生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携带相关证件到学校进行报到注册手续。在报到注册时要注意准备好相关材料,如高考成绩单、户口本等。

总之,辽宁省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时间一般在普通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具体时间会根据当年的高考时间和普通本科录取时间而有所调整。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江苏高考专项计划录取时间是什么时候啊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专项计划录取时间是什么时候啊的相关内容。

2023年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时间如下: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7月8日—14日录取;本科批次:7月18日—25日录取;专科批次:8月1日—7日录取。


本科提前批次包括来自事、公安政法、航棚配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其他院校(主要包括部分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相关院校的飞行技术专业以及部分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等)。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A类高校)等类型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投档前完成。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招生(B类高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类型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后、本科批次投档前完成。


体育类、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次:7月8日—17日录取(其中艺术类分为3小批);专科的批次:7月29日—31日录取。


关于专科补录的情况,在统招录取工作结束后,对未完成计划的专科院校组织补录。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扩展资料:


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居全国省域第一,成为中国综合仔态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人均GDP自2009年起连续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第一位,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2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122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45.5:50.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4390元,念和源比上年增长2.5%。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录取”相关推荐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报考?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报考?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报考? 国家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条件如下: 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一、报考条件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由于每个地区情况特殊,所以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地方专项计划的具体实施区

2024-07-19 10:48:56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填报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填报志愿?

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十大技巧让你低分高就 2022年高考已经结束了,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填报高考志愿的一些技巧方法,供各位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2022高考志愿填报十大技巧 1、填报高考志愿利用好“大小年” 年,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 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

2024-07-09 19:19:11
高考如何报专项计划
高考如何报专项计划

吉林模拟志愿填报入口(附模拟志愿填报流程) 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即将开始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志愿填报系统入口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模拟志愿入口,仅供参考。 一、2022年吉林模拟志愿填报入口 2022年吉林模拟志愿填报入口: 二、吉林模拟志愿填报流程和指南 我省高考按报考科类分普通类(文史、理工)、艺术类(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体育文、体育理)。招生录取

2024-07-19 15:16:15
如何查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名单
如何查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名单

高校专项计划初审名单 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公示如下: 高畅、唐海峰、胡雯雷、仵嘉诚、刘光铖、杨欣然、张馨戈、袁嘉佩、赵洁莹、尚佩瑶、程美琪、徐塬崴、崔浩晴、匡晓同、陈莉、程远利、贺菊、褚悦、刘冉灵、刘洋、宋淑祯、应树升、李娟娟、任升、李雯、黄晓戈等…… 1.什么是高校专项计划? 答:高校专项计划,又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

2024-07-21 13:54:43
高考专项计划如何填报?
高考专项计划如何填报?

国家专项计划怎样报名? 我们一起看看国家专项计划的报名和申请流程吧。 国家专项计划报名流程: 首先5月初参与高校专项计划的高校公布招生简章,在5月25日前由有关省份组织考生根据各校简章完成报名申请,并对申请考生基本条件审核并进行公示,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再由试点高校组织考核。 国家专项计划申请流程: 报名前的准备 1、使用考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实名注册学信

2024-07-21 02:17:40
高考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高校专项计划如何填报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填报志愿的方法介绍如下: 登录招生考试网站进行填报。 1、选择院校—确认志愿 首先要选择填报学校,然后选择报名类型,再根据招生高校要求按顺序填写信息。(系统中有填写说明文字提示,有疑问可咨询志愿高校。)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一定要点击“确认志愿”才算提交成功,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提示“志愿确认成功”。 2、下载申请表 每个志

2024-07-24 01:45:04
河北省地方专项计划志愿如何填报和录取?
河北省地方专项计划志愿如何填报和录取?

河北省地方专项计划志愿如何填报和录取? 河北省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详解 在河北省的高考招生中,一项特殊的政策备受关注——地方专项计划。这项计划为考生提供了额外的机会,但申请条件和录取流程独具特色。 首先,地方专项计划的志愿填报是独立进行的,它紧随本科一批志愿之后,作为录取的首要选项。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本科一批志愿未被录取,地方专项计划将作为你的下一个目标。同时,它还与本科一批一起征集

2024-07-15 00:08:13
国家专项计划如何加分?
国家专项计划如何加分?

国家专项计划如何加分? 公布的高考成绩不包含加分。 其中烈士子女(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地方性加分政策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安徽地方性加分项目有: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2024-07-19 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