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如何看待浙江高考改革,80个志愿,分批次录取

2025-06-08 16:00:56 | 好学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如何看待浙江高考改革,80个志愿,分批次录取相关的问题,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浙江高考改革,80个志愿,分批次录取

如何看待浙江高考改革,80个志愿,分批次录取

浙江省高考改革引入了80个志愿填报机制,这一举措旨在提升考生的专业选择自由度。以往,考生往往面临着被录取到不喜欢专业的风险,而新政策通过以专业(类)为单位的平行志愿,让考生能够更精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不仅减少了考生因专业不匹配而产生的不满,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这一改革还改变了以往按院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制度。以往的制度下,考生在选择时往往需要权衡多个院校,而现在则可以直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特定专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考生不再需要为了学校的名气而妥协于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从而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档单位变成了专业,因此取消了专业服从选项。这意味着,只要考生被录取,就一定是自己填报的专业,没有被迫接受不符合个人兴趣的专业分配。这一变化无疑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录取环境。

总体来看,这一改革措施通过增加志愿数量和调整志愿填报单位,极大地提升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兴趣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具有明确学术方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如何看待浙江高考改革,80个志愿,分批次录取

2025高考新政策

2025高考新政策如下:

2025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实行“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据介绍,“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好学网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及时间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外地人在浙江高考条件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外地人在浙江高考条件的相关内容。

外地学生有资格在浙江参加中考和高考,具体条件如下:

中考报名条件:以宁波为例,学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具有完整的宁波市初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

2. 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宁波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和住所(含租赁)。

3. 三年内至少参加一年以上社会保险

除了以上三条,新政还要求报考的学生符合宁波市中考报名的其他条件。

高考报名条件:全省统一规定,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若通过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流入地初中升高中条件,并进入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学习,且取得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高考报名的其他条件,自2013年起可以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具体要求如下:

1. 从高一年级开学时就在浙江省高中阶段连续学习。

2. 在省电子学籍系统进行高中电子学籍注册。

3. 按规定完成高中学业,期间不得中断(因故经批准同意休学的情况除外)。

随迁子女的高考报名时间和办法与浙江省籍考生相同。网上报名后,需持本人身份证明和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及学籍证明,到就学高中所在地进行高考报名信息现场确认;其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与浙江省户籍学生享受相同政策待遇。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如何看待浙江高考改革,80个志愿,分批次录取”相关推荐
如何填报浙江新高考80个志愿
如何填报浙江新高考80个志愿

浙江省填报志愿规则 浙江省填报志愿规则如下: 1.志愿者设置 实施专业平行志愿服务。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班级)为志愿单位,候选人每次最多可填写80名志愿者。 2.准入流程 在第一段中,候选人首先填写志愿者,然后申请入学;计划的其余部分将再次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考生将填写自己的意愿,然后组织报考。填写并接受第二款后,如仍有专业(类)未完成计划的高校,应征集

2024-09-17 05:53:07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选择?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选择?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选择? 对于当年填报的志愿,我并不后悔。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为什么我对当年的志愿选择没有后悔。 1.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在填报志愿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我认真考察了不同大学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与老师、学长学姐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经验。我分析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规划,与我的家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准备,我确定了

2024-07-23 13:47:30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 当年报志愿时,关于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我做出了一些重要的选择和决策,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对这些选择并不后悔。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几个理由让我坚信我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1.就业机会:我当年选择的专业和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使我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行业领域。我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习经验,具备了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在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 2.职业发

2024-08-28 15:37:57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的好坏?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的好坏?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的好坏? 我不后悔当年的志愿填报,以下是不后悔当年的志愿填报的原因: 1.追求了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我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或学校,这能够让我在以后学习中保持动力和热情,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满怀期待。 2.适应了个人优势:我根据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了当时的专业,这对我在该领域更容易脱颖而出。为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并帮助我实现个人目标。 图片来于网络

2024-07-27 17:40:39
浙江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修改
浙江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修改

浙江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修改 浙江高考志愿填报提交后不能再改。 1,因为填报志愿是一个重要且决定了学生未来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统一安排和处理学生的志愿信息,所以一旦提交后便不能再做修改。 2,填报志愿的截止日期通常是有限的,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工作,一旦错过了提交的截止时间,就不能再进行修改。 所以,在进行志愿填报前,学生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规划,确保选

2024-09-22 15:43:30
浙江80个平行志愿怎么录取
浙江80个平行志愿怎么录取

浙江80个平行志愿怎么录取 浙江80个平行志愿怎么录取如下: 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位次根据所有考生高考总分由高到低排序确定。 考生高考总分相同时,先后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成绩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拓展知识 志愿设置。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以1所学校的1个专业(类)作为1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

2024-09-22 23:44:41
如何看待自己高考志愿的选择?
如何看待自己高考志愿的选择?

如何看待自己高考志愿的选择? 我觉得还是不后悔的,理由如下: 1.兴趣和爱好:确定自己对某个专业或职业的兴趣程度,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时间。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学术或职业实践活动,与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评估自己的兴趣。 2.能力和优势:评估自己在不同学科或能力方面的表现,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优势的专业。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竞赛、考试、课外活动

2024-06-24 20:45:58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的顺序?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的顺序?

高考复读后名人成功的例子 孟非,高考失利,自考本科,本科毕业,进入江苏电视台,经过一路成长成就今天的非诚勿扰的主持人 俞敏洪复读三年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不能决定个人能力,更不能决定个人命运,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看看这些曾经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

2024-07-21 18: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