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10:55:14 | 好学网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湖州师专,是一所主要为湖州、嘉兴两市培养中学教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一)创建阶段(1958年—1961年)
1958年春,中共吴兴县委决定,在原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增设文史、数理两个两年制专科。同年秋,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文史、数学、生化三个班,毕业后由嘉兴地区分配。
1959年下半年,湖州师范独立出去,办在嘉兴的嘉兴师专并入湖州师专。同年秋,由全国高考统一招生5个班,学制两年。
1960年秋,经省政府批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嘉兴师范学院。学院设中文系、数学系和生化科,并设立高师函授部、中学教师进修部、中学教研室等机构。杭州大学援派教师来校任教。当年继续由全国高考统一招收数学、中文、生化各一个班,又由嘉兴地区招收初中毕业生4个班,为五年一贯制。
与此同时,高师函授部招生1000名,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单科结合,学完全部课程为大专毕业程度。进修部招收中文、数学两个班,均为在职初中教师。
(二)调整阶段(1961年一1976年)
1961年下半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学校开始缩小规模,停办五年一贯制及外语专业,教职员工相应减少。
1962年冬,嘉兴师范学院奉命撤消,改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招收在职中学教师,担负师资培训任务,隶属地区领导。进修学校设进修部(负责培训中学教导主任和小学校长,组织中学教师备课班)、函授部(负责嘉兴地区范围高师函授任务,开设中文、数学、化学三个专业)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地区各中学教研活动,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外语四门学科)。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处于“停课闹革命”阶段,教职员工奉命去湖州师范,参加该校的运动。十年浩劫,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教学设备损失殆尽,校舍也被侵占;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革命委员会招待所,另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电影公司。
(三)重建时期(1976年—1984年)
1976年10月,结束了十年动乱,教育事业急需整顿提高,培养中学师资成为当务之急。1978年春季,在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重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紧接着,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成立,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四个专业,学制为三年,面向全省招收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时隔不久,湖州师专与湖州师范分开,湖州师范校舍划归师专,湖州师范迁至湖州市第五中学原址。
1979年1月1日,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9年3月,函授部恢复招收第一批高师专科函授生。
(四)发展阶段(1984年—1998年)
1984年,原嘉兴地区建制撤消,分别建立湖州市和嘉兴市。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6年,原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改为湖州师专进修部。
1994年7月,首次招收中文、数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
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只有37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袖珍大学,育人环境很不理想。
1994年、1995年连续两次受到国家教委黄牌警告,学校发展再次面临关键时刻。
1995年8月8日,浙江省省长办公会议正式批准该校易地新建,同年教师节,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奠基仪式。
1996 5月15日,师专新址工地教学楼正式打下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根桩;同月,湖州师专迁建工程被列入浙江省'96重点工程。
1997年5月,学校恢复体育系并新建计算机系;7月,经省教委批准,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招收本科学生,并开设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两个高职班。7月1日,湖州师专完成了整体搬迁。1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着手湖州师专、湖州师范、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湖州师范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
1998年9月,新建初等教育系,湖州师院升格工作进展顺利,5月和10月,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和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分别来校就三校联合筹建湖州师院进行论证。12月上旬,学校顺利通过文明校园验收。 湖州师范学校 湖州师范学校的前身系1916年创办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所址在西河头安定书院。一年内先后改名为浙江省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时设附属小学。
1920年迁址黄沙路原乌程县学(今红旗路市府西院)。
1923年并入省立第三中学,称师范部,校址不变。
1937年10月日军入侵,湖州沦陷,师范部撤往长兴小溪口转孝丰,不久与省教育厅失去联系而解散。
1940年,在孝丰五峰寺设立浙江省第二区各县联立师范讲习所,次年先改名为二区六县联立师资训练所,后又改名为联立简易师范学校。
1942年11月改为浙江省立浙西第二临时师范学校。
1943年迁灵峰寺(安吉县白水湾乡)。
1944—1945年间因战事迁安吉县杭垓乡的上梅和报福乡的统里,以及临安分水合村、淳安威坪等地。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月复名浙江省立湖州师范学校,迁回湖州天宁寺抗战前省立湖州中学中学部校址。
1950年初,学校一度并入湖州中学。
1951年2月复校后,吴兴县立初级中学简师科并入。
1953年定名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校,沿用至今。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招生。
1970年12月吴兴县革命委员会令撤销师范建制。
1974年恢复建制,改招“工农兵学员”,培养初中教师。
1978年,省决定以湖州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建浙师院分校(今湖州师专)。同时,嘉兴专署、吴兴县决定借湖州四中部分校舍复建湖州师范学校,并于1979年秋迁入益民路原五中校舍,此后学校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复兴阶段。
1984年11月经省教育厅、省计经委批准,市政府决定易地重建湖州师范学校。
1986年选址定点于湖州东郊余家漾边。
1987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
1991年6月迁入新址,标志着湖州师范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湖州教师进修学校 自1978年恢复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起,湖州教师进修学校走过了13年的历程,虽然校史甚短,但却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大致可分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湖州师专进修部,这四个发展变化阶段。
一、1978—1980
1962年冬,嘉兴师院奉命撤销,学校体制调整,在原嘉兴师院的基础上建立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该校又于1970年文化革命期间停办。
1978年11月恢复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从人民路迁往红旗路。
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在红旗路新建校舍共409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868平方米,教师宿舍1230平方米。
1980年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就绪,学校组成临时领导班子,下设办公室、教研部、函授部、进修部。是年8月学校正式开展教学工作。函授部当时主要是配合嘉兴师专,在嘉兴、平湖、嘉善、海盐、海宁五县开展高师函授辅导,招收中文、数学二个专业。进修部在暑假举办了中学数学、外语、生物教师短训班。同时又对全区各县教育局局长、县属中学、师范学院的支部书记进行培训。
二、1981—1983
1981年6月学校名称改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在此期间的教学工作,函授部继续负责嘉兴地区东片五县的高师中文、数学函授教学。另外,我们还先后举办了生物、政治、英语、史地、体育、教导主任、行政干部等8期教师和干部的短训班。
三、1983—1985
1983年12月,机构改革,撤销嘉兴地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也一分为二。留在湖州市的改名为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是年12月杭州大学在该校建立湖州函授站,招收中文本科函授班;数学本科函授班。本科面授由杭州大学负责,专科阶段中语言专业的部分课程、数学专业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该校教师承担。
四、1985—1990
1985年2月,学院并入湖州师专,命名为湖州师专进修部。
在这期间,学校教学任务较重。有杭大函授,85年开始该校又招收政史、中文等3个大专班。87年市教委在该校设立中小学教师专业考核办公室,决定由该校负责管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考核工作。此外,还举办了英语、数学、生物教师短训班4期,中学校长干训班4期。 湖州卫生学校 湖州卫生学校于1988年1月经浙江省教委、计经委批准,由原湖州职工中等卫校,湖州一院护校,湖州二院护校合并改建而成。1988年秋季正式招生,设医士、护士、助产士三个专业,总规模可达到在校学生600人,是一所综合性的普通中等卫生学校,为培养湖州市中等医学卫生人材的教育基地。
湖州卫生学校的前身是原湖州职工中等卫校和湖州一院护校。湖州二院护校分别有13年和10年的办学历史,为全省培养放射医士、检验士、护士、医士等专业的职工中专毕业生,此外还举办了中医、中药等1~2年制培训班及其他各类短训班。
湖州卫校前身之一,湖州职工中等卫校是由吴兴县赤脚医生大学沿革而来。根据原吴兴县卫生局规划于1976年7月开始筹建吴兴县赤脚医生大学,1977年2月7日正式成立,当时校址在南浔镇小莲庄。
1978年2月更名吴兴县卫生学校。
1979年11月2日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改建为吴兴县卫生进修学校。
1981年撤县建市,改名为湖州市卫生进修学校,同年11月7日校址迁到湖州三天门。
1983年6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湖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并保留湖州市卫生进修学校牌子。同年9月嘉兴地区撤销,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学校由新组建的湖州市卫生局领导。
1988年1月7日湖州职工中等卫校与湖州一院护校、湖州二院护校合并改建为湖州卫生学校,继续保留湖州卫生进修学校牌子。同年7月成立湖州卫校筹建组,9月完成合并任务并正式招生。
1989年3月筹建组撤销。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
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
2005年11月,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湖州第二中学坐落在湖州市学士路,创办于1901年,2011年12月成功地举办了湖州二中建校110周年庆典。学校于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1998年学校初中、高中脱离,高中部迁入湖州市学士路新校址。2011年8月起由朱建民同志任校长,潘健男同志任党总支书记。
1998年学校迁入湖州市学士路新校址时,校园面积为100000平方米(约合150亩),建筑面积为17900平方米,拥有两幢回廊相连的教学楼、一幢配有2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的实验楼,一座食堂、两幢普通学生宿舍等设施。1999年竣工投入使用两幢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的艺体馆,拥有标准的带500人看台的室内篮球场、乒乓球房、形体房、体操房、健身房等设施,完全满足学校雨天等体育活动。2001年学校开始二期工程,新征土地100000平方米(150亩),使学校整个占地面积达到200000平方米。2002年新竣工投入使用新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图书信息大楼,建筑面积达8360平方米,图书馆书库一间,学生阅览室2间,教师阅览室1间,共有藏书86000册,每年学校订阅的杂志种类超过300种,全部对师生开架借阅,拥有专门计算机教室3间,语音教室3间,100台计算机同时上网的电子阅览室,2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电视演播和闭路电视系统,并且安装了天文观测台等先进设施。2003年学校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超过了60间,为每位一线的教师配备了先进的笔记本电脑,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电脑网络系统等设施,2013年全校共有电脑591台,每4.75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3幢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7440平方米;同年新竣工1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10个塑胶篮球场、6个塑胶羽毛球场和一个标准塑胶网球场等先进体育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办学始终以培养学生坚持“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的人生信念,成为“顶天立地有本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工作的一代新人为宗旨。“顶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有坚定正确的方向;“立地”就是要能够求真务实、踏实肯干、团结协作,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本事”就是要有知识、有能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二中的学生要达到 “四个一”的具体要求:
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二中学生在独立人格的追求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志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奉献人民。
一股高雅文明的正气:二中学生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热爱生活,学会审美,诚实守信,协作共事,具有团队精神。文明礼貌,正直高雅。
一身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二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探求新知识的精神,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敢于冒尖、学有所长、主动发展,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副强壮健美的体魄:二中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健体,能根据自身的身体和生理特点,学会健身的技能和方法,讲究卫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精力充沛。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注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充满改革活力、追求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一、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1、创造教育现代化良好的条件。1999年就成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构建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为学校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好的物理环境和条件。
2、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全体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切实转变单纯地传授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该校不是摆设而切切实实提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与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全体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进一步强调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该校教师的基本信念。为办好湖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体教师尽心尽职,立足岗位,做出贡献。
2.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开展校本培训,加强与外校与外地区的交流,多次组织教师到上海、杭州等教育先进地区的优秀学校参观访问,同时教师自身也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式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报考在职教育硕士。该校已经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使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研组中广泛深入地学习教学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开展听课评课并逐步实现微格化,深入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切实加以改进。
4.进一步加强师资的梯度建设。学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校本培训,继续抓好青年教师“五个一”培养计划,进一步落实新老结对助教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取经,校内开设公开课并进行录像评课,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使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取得长足的进步,分别在全国、省、市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奖。该校还着力培养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构建名师工程,许多中青年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取得骄人的成绩。
5.加快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制度,通过改革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率先在全市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优质优酬,优胜劣汰,拉开差距”。通过改革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全校工作的开展。为此学校进行多方面改革,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打好基础。
①建立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搞好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的前提就是评价。学校将建立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评价四方面相结合的评价考核制度。
②修改和完善高考奖励制度。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愿望,是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所在,不断提高该校的高考水平与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方面,学校通过对高考奖励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社会和家长满意。
三、学校注重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
学校大力营造教科研气氛,全体教师进一步强化了科研意识,以科研为先导,逐步实现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成为科研型的教师。2003年大型课题《发展性预科教育模式——城市重点高中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确立为“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是浙江省惟一有立项的中学。以此研究为载体,精心组织,全力打造,全面推进科研兴校,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确立了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工作重点,课题研究更贴近教育和教学实际,更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际的常见问题。
学校定期编辑学校教育科研成果集和报刊,交流教育科研信息,现已编辑了研究性学习和教师说课等多个专集。实践和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们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主要开发两类校本课程:一是发挥重点中学基础教学强的优势,开发基础型课程,二是发挥研究性学习实施早、规范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优势开发拓展型课程。要努力形成有湖州二中特色,体现湖州二中水平的校本系列课程。截止2013年由该校老师主编多种教学辅导用书已出版发行。
学校以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为国植贤德为先
学校德育工作注重针对性、导向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进步,学校将整合多元的德育内容,探索和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机制和新载体。在全校实施德育导师制,挑选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具有较强亲和力的教师组成导师团,真正体现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思想,也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策划、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行为品德,充分体现二中学生一身文明高雅的风度。该校按照“一项原则”、“二种意识”、“三个层次”、“四个纬度”的实施方略,形成“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中心,以四大节日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的二中德育特色。
1、“一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德育内化: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完善人的道德为始终目标,把对学生的教育,由“外求他塑”转化为“内求自塑”。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完善的追求,有对自己负责,把自己塑造好的能力。学校要为全体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自主策划和实施各项德育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与升华。
2、“两种意识”。树立“全球意识”、“现代意识”,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将更开放,而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形势,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生活的人和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使政治思想教育成为学生自身的强烈需求,具有“全球意识”和“现代意识”。
3、“三个层次”:德育工作中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年级特征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形成高一到高三的递进层次,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一年级突出抓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巩固和发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成效,提升学生道德行为、道德认知、道德心理和道德能力等品德的内在气质、涵养、风度和水平。高二年级推进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完善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高三年级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为主线。以学校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实现党的理论、基本知识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
4、“四个纬度”: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四大节日”活动。把“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寓教育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增进对社会、对国情、对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体验与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校积极实施新课程计划,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该校提前一年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体系,依托教研组、备课组,切实开展新教材的学习和研讨。重视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研究,加强选修课、活动课程的建设,重点抓好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和管理。这样使该校的研究性学习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重点配置了创新实验室、天文地理实验室、无土栽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场地,同时,加强和完善了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从课时的设置、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活动的开展到成果的形成及测评,一系列工作规范而有条理,并显示一定的成效和影响,吸引了省内外兄弟学校领导和同行的参观学习。该校基本构建了以过程研究为主线的目标体系,并以学年为单元,确定各阶段的课程目标。
[高一]以“人与社会”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培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判断问题的价值。
[高二]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三、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特长。
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关键的时刻,应以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身体朝着正常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学校领导至教师都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育人新观念,不只着眼于上好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体育健身能力,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术技能外,应考虑“终身体育”的要求,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未来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能够使体育成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实施了体育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着重考虑学生特点,课内外教学、活动采用自主选项法,充
分体现出学生在选项时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尊重学生个性,创造条件让每个体能、个性、潜能各有差异的学生充分得到发挥,发展其特长,开发个性优势,例如体力与智力完美结合的新兴定向运动,就深受学生的欢迎。着重提高学生对体育课、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兴趣、爱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使学生直接对某项体育活动的自身价值产生一种渴求趋势,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直接体育需要。促使体育教育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情感需求”,以求得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的体育教育意义。成功地构建了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整体方案,建立体育课教学“二段型”教学形式和课外体育活动按兴趣分组的形式,研究“二段型”教材建设的优化组合,实行竞技教材化。编制一套学校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试行纲要。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措施,历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从1998年迁入新校址以来,每年的高考升学率及重点率稳步上升。1999年赵乐、施玮同学更是位列全省高考理科第二、四名。学校建立了“优秀学生培养工程”,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学科竞赛屡获佳绩。学校德育创出了特色,在省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1987年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并一直保持至今,1991年被授予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1992年全国和浙江省读书先进集体,1999年学校党支部被授予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993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1991年和1999年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德育先进集体,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绿色学校, 2000年和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团委,2006年被授予省五四红旗团委。 1999年被授予浙江省中学生先进业余团校和“曙光计划”省级示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结出累累硕果,该校是浙江省15所综合实践课实验学校之一,2003年是浙江省教育厅点名在大连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进行交流的四所学校之一。2004年,被授予“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2006年、2008年被授予空军招收飞行员先进工作单位。2007年被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8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首批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2009年被授予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0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
2012年,学校占地面积2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正式教职工208人。专职教师19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9人。在他们中有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功勋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级师德楷模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教学明星9人,市级教学能手16人,市教坛新秀14人,湖州市第一批中小学名校长一人,第一批名教师16人。全体专职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9%以上,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7人。
好学网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安吉高级中学怎么样啊的相关内容。
你可以去他们的主页看看海安高级中学怎么样啊? 海安高级中学全国排名第78名。 在2016年高考中,海安高级中学有803人参加考试。其中,本科第一批上线率百分之八十二点一,本科第二批上线率百分之九十八点九;400分以上有77人,全省前100名19人,前1000名117人。在2018年高考中,学校有全省前10名5人,前100名26人,400分以上47人。 2020年海安高级中学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怎么样啊? 还行,与九中比稍差一些 肯定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家九中是银川市重点高中,示范级的,长庆真不行,学分再好升学率也没九中好曾经九中没搬校区的时候可是和一中,二中,三足鼎立的高中啊,现在搬校区了,生源有些影响,和唐中,六中一个行列了,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没有说这三个学校差,只是相对一中、二中来说,他们稍微弱一点。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简介: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位于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怎么样啊? 深圳坪山高级中学还可以。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2006年开办,学校位于深圳东部坪山新城中心,学校占地面积9.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4万平方米。 学校设计现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呈东西两翼组团分布,楼群整齐对称、清新典雅。教学设备全部按照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标准配备。学校拥有全覆盖的千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电视系统、红外
安吉高级中学2015分数线怎么算分 (一)批次及招生数2015年计划招收新生560名。共分二类三个批次:第一类:自主招生80名(创新班),依据自主招生面试成绩或综合测试成绩及考生志愿录取。第二类:中考招生480名,具体批次如下:1.提前批招生353名,其中定向生336名,体艺特长生17名(详见我校特长生招生办法)。2.第一批招生127名。(二)特长生、特招生招生说明1.特长生、特招生专业水平由
平安荆楚高级中学怎么样 好。 1、教学质量好。青海荆楚高级中学,成立于2020年,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汇聚了一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及学科带头人的优秀师资团队。 2、一线教育水准。青海荆楚高级中学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育管理,优质的教学水平,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把关确保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青海荆楚中学招生标准 青海荆楚中学招生标准:
朔州市安泰中学好不好 好。 安泰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非常优越,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具有积极的教学性质。 安泰中学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由朔州市朔城区两级政府共同打造的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全封闭公立初中,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安泰高级中学老师怎么样 不错。安泰高级中学老师不错: 1、安泰高级中学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
如皋江安高级中学怎么样 如皋江安高级中学非常好。江安高级中学的老师经验丰富,班里的成绩不差的。江安高级中学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家长认可度高。江安高级中学的校风,学风都非常好的,学校管理也很正规,至少不乱套。江安高级中学拥有18名高级骨干教师和80名职员工的,实力很强。江安中学坐落于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位于如(皋)、靖(江)、泰(兴)三市(县)交界处的江安革命老区,创办于1941年2月,是中国共产
温州瑞安安阳高级中学怎么样? 瑞安安阳高级中学 ,一座由华侨投资建设的高起点现代化民办学校,位于瑞安市中心的安阳新区, 仲容路 与雅儒河畔相映成趣。 占地112亩的校园, 建筑面积53556平方米 ,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学生公寓宽敞整洁,隔河与400米跑道的田径场相望, 6792平方米的餐厅 干净舒适。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高效学习提供了坚实基础。专
2024-06-18 05:28:58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
2024-06-03 0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