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17:54:09 | 好学网
不建议选物化地的原因:生物地理入门简单,但越学越难。这也就告诉各位高中生,不要沉迷于当前的享受,选择物生地固然有好处,但是坏处自然不可缺少。客观来看:地理生物上课简单,很容易听懂,但是为了区分三六九等,试卷难度会增加。化学物理上课迷糊,可能听不太懂,但是试卷的基础题会比较多。至于政治和历史,就是要看考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学科特性分析:
我们将物理和历史看成是强理科和强文科,其他四科标记为偏弱理文科,并分别标记为蓝色和红色,借此观察组合属性。
1、明显的理科组合。物理+化学+生物选科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同时地理也是文科中的最强理科方案。
2、专业选择面广。物 化生 这类组合专业覆盖95.75%,不能选择的4.25%专业基本为哲学类、历史类专业。物化地的可报专业也超过了95.16%。
3、学科之间关联紧密。学科之间关联极大,除了三科之间的关联,还与数学的一些通用的理科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等都是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的。
4、记忆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较多。物化生三个科目偏重于理解能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 的考察,一般记忆的内容很少。 好学网
除此之外,理科思维学地理更具优势。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
近年来,广大考生的主流报考趋向集中于热门专业,如医学专业、 计算机专业 等职业发展较好,工作稳定的优势专业。在新高考“3+1+2”模式中,想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对选科组合难免有所疑问,学医必须学物 化生 吗?选物化生还是物化地?
一、学医必须学物化生吗?
一般来讲, 如果考生想学医,那物化生就是最好的选科组合。 我们会从物化生的显著优势、各大高校医学专业的严格要求等方面剖析,以供大家参考。
1、各大高校医学专业的报考条件
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要求考生的首选科目为物理 ,例如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汕头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深圳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等,这些院校还有再选科目的要求,考生需要在 化学和生物两门科目中,选考其中一门 。
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报考条件更为严格 ,如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苏州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等,这些高校不仅要求考生将 物理作为首选科目 ,还要求考生的两门再选科目 必须为化学和生物。
由此看来,物理、化学、生物等三大科目都是各大院校医学专业十分看重的科目。物化生的选科组合涵盖范围比较广,考生基本上能报考大部分高校的医学专业。对成绩优异,想报考医学专业的学霸来讲,物化生确实是具备一定优势,好处较多的选科组合。
2、物化生的显著优势及难点
据各省考试院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考科目要求(3+1+2模式)》显示,各院校专业类及专业数一共有30559个,而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的院校专业众多,据统计数据表明, 物化生组合的专业覆盖率达到了98.62%。
如果考生想报考医学专业,那选择物化生组合基本上能涵盖大部分院校的医学专业。但物化生组合的 学习难度比较大 ,这种选科组合对学生的 逻辑思维 及抽象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
物化生选科组合的 竞争也比较激烈 ,众多学霸都会选择物化生作为选科组合。
当然考生想学医,首选肯定是物化生选科组合。物化生组合基本上能报考大多数高校的医学专业,在考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物化生组合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医选物化生还是物生地?
一般来讲,想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选择物化生组合更好。
说实话,如果选科组合中没有 化学 ,那考生能报考的高校医学类专业就比较少。
高中化学与医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考生如果没有扎实坚固的高中化学基础,那学习各大高校的医学专业难免有些吃力。
因此,在物化生和物生地两套选科组合中,肯定是前者优势更为突出。根据目前的主流趋势来看,想学医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物化生组合。
如果考生追求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自身成绩相当优异,在竞争激烈的局面中,自己也能做到力争上游,那物化生组合非常适合考生取得好成绩,报考高校比较好的医学专业。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物生地是炮灰组合吗的相关内容。
物生地不是炮灰组合。
物生地组合属于纯理科组合(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物生地是物理组合中非常好的组合,选择物生地避开了学霸聚集的物化生和物化地。
一、解释:首先,物理必选。这既是学习知识的需要,也是将来报考专业的需要。物理是理科里面最能体现理性思维的学科,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懂物理,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残缺。
物理是研究的力和运动的关系、电场磁场的背景、还有恒定电流、交变电流,以及光学等,这些都是生活贴合很紧密的,或者是与现代科技密不可分的。选物理对将来的报考来说,选择的余地特别大。如果选择化学或生物作为理科主干,则没有这个优势。
其次,化学和生物选择一个。这两科知识有一定的相似性,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说,不建议两科都选择。两者取其一,由于生物的知识量比化学少,考试的形式也比较单纯,难度上没有化学那么大,建议选择生物。
第三,把地理作为理科的补充是再合适不过了。从传统的观点来分文理科,地理属于文科,但不同于历史和政治的地方在于地理属于自然科学,学到的知识再过200年也几乎变化不大,不像历史和政治主观性那么强。
从答题的角度来说,也是这样,只要学的好,地理大部分是客观题,应该更容易拿高分。
物地生的就业方向:IT类企业、电子类企业、政府、事业类单位从事电子系统。
物地生的就业方向:IT类企业、电子类企业、政府、事业类单位从事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技术支持、软件测试、技术管理、电子技术、工艺控制、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的工作。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院校排名 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师范大学:全国第10名。 2、华东师范大学:全国第25名。 3、华中师范大学:全国第37名。 4、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全国第37名。 5、东北师范大学:全国第53名。 6、陕西师范大学:全国第75名。 北京师范大学:地处首都北京,在国内可以说是声名显赫,是名气最大的师范院校,是教育类的顶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生地?历生地和历政地哪个发展更好? 以前选文还是选理对高考生来说是个很难的选题,现在选科问题更是让大家感到头痛。开始新高考以后,学生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上学期的时候就会面对如何选科的问题。这一期的文章我们将会回答两个关于高中选科的问题:为什么不建议选历生地组合、历生地和历政地哪个发展更好。 一、为什么不建议选历生地? 历史+地理+生物这个组合在“3+3”和“3+1+
为什么不建议选青海民族大学 为什么不建议选青海民族大学如下: 原因一:部分高考生以超出“青海民族大学”最低分较多的成绩,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高分低报名”的结果便是,即便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了,但心里也会失落不平衡,进而产生对青海民族大学的抱怨,劝说学弟学妹们千万别来青海民族大学。 但事实是,这只能算是考生个人报名志愿时的战略失误,而不能说青海民族大学这个学校很不好、不值得大家报考。所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以前分文理科的时候,高考生只需要在文科和理科之中做选择。但开始新高考之后,考生们面对的选择就多得多了,比如“3+1+2”新高考省份的选科组合一共有12种,历史类和物理类分别有6种。为了让大家能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组合,老师在本文中将分析“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以及“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这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
为什么不建议孩子上体校 不建议孩子上体校的原因有:教育缺失、健康问题、心理压力、竞争激烈、家庭分离。 1、教育缺失。 体校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运动员,而不是提供全面的教育。如果孩子在体校中花费大量时间,可能会影响他们接受一般教育的机会和能力。 2、健康问题。 过度训练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受损。尤其对于一些青少年身体还未发育健全的孩子,过度的体育锻炼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如
中科大考研录取分数线2023 中科大考研录取分数2023年是6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
为什么不建议在河南读大学? 不建议去河南读大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资源:河南省内缺乏顶尖大学,只有一所211大学,没有985大学,对于一个高考大省来说,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2.环境污染:河南省地形复杂,虽然农业大省,但重工业并不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其他省份的同学可能会不适应河南的空气质量。 3.地域歧视:历史上河南曾有偷“井盖”等不良事件发生,导致一些人对河南人有偏见。但
福建985,211大学名单 福建的985、211大学名单如下所示: 1.厦门大学。 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厦门大学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
2024-06-18 05:28:58
2024-06-16 08:48:36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