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06:01:55 | 好学网
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高考改革大幕拉开,幕后有怎样的故事?钱报记者专访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揭密:为何试点是浙江
本报记者王玲瑛
这次新高考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之前,相关省份传出过试点消息,最后敲定的是浙江和上海,成为全国两大试点地区。
早在去年年底,浙江已拟定了一份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只等教育部全国方案出台,根据全国方案做出调整,再向社会公布。那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浙江争取成为试点省份,但还没有把握。
教育部最后选定浙江,昨天,刘希平把原因归结于,浙江有全面的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的良好基础,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
为什么试点是浙江
因为有教育改革的良好基础
这是一个快得出人意料的时代。
2年前的9月,浙江开始全面推行“深化高中课改”,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当时钱江晚报记者采访刘希平厅长时,他预计10年后,高考改革将与高中新课改配套,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那时刘希平还有些无奈,与高中课改相衔接的高考制度,是国家层面的设计,浙江希望在国家层面能早一些进行高考改革。
如果高考改革遥遥无期,这意味着,高中新课改会走得有些踉跄,一只脚往前走了,一只脚还在原地。这样的现状,会让家长和高中老师忧思重重,累觉不爱。
仅仅过了2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浙江和上海成为了全国两大试点地区。
刘希平把浙江这些年的“渐入、渐深”改革排了一个时间表:
2008年,浙江做了小范围的考试科目高考改革,英语听力、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实行平时考试,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
2009年,浙江高考科目进行分类,考生可在三大批次中自主选择。第一批科目,在保持原有“3+X”组合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第二批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第三批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考生可以自主选择,量力而考。
这个方案实施后,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在一次调研中不无感慨地说,“在浙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推进高考改革的信心”。
2011年,浙江高考招生率先尝试“三位一体”,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012年,浙江开始全面深化高中新课改,在普通高中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弹性学时,给学生更多选择权。
刘希平阐述,当时深化高中课改设计,是想为学生找一条多样
化发展之路。之前,在普通高中,长期以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升学。教育更多是一种标准化培养,让所有人在一个模子里成长。但有的人,天生对动手感兴趣;有的人,天生对艺术感兴趣;有的人,天生对数学感兴趣……统一学习,就会学得很痛苦。深化课改,是想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将来对他有益的、适合的东西。
2013年,浙江省提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使之升格到国家级考试要求。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
这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提供了制度支撑。
此外,浙江高考的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
“2009年的浙江高考科目分类,与当下高考改革方案的分类考试,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2011年,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提出的综合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与统一高考相结合,与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脉络上也是一致的;2012年,深化高中新课改,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刘希平说。
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浙江就这样一步步获得了“试点”资格。
为什么设计了那么多科目
因为想让学生有个性化选择
高考改革方案纷繁复杂,细节林林总总,但改革的内核却很清晰: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给学生和学校更多选择空间,使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
选择权,或者说选择性教育思想,是刘希平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期间,数不清在多少场合或会议中阐述过的教育理念。
在深化高中课改时,他就说过,“我自己想像,经过多少年的努力,这个以‘选择’为主旋律的改革,会落地开花,以前那种育人的统一标尺,会完全改变。衡量学习,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群孩子的成功。”
这个“多少年的努力”,当时刘希平做了一个估计:10年。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这10年的预计,将大大缩短。
“高考确实是个指挥棒,它对现实教育影响很大,会倒逼高中新课改,给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刘希平把“选择权”比喻为理解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钥匙,理解选择权,也就理解了新高考。
“要理解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为什么设计了那么多科目让孩子选,那么多考试机会让孩子选,就是想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文理混搭
,可以跨界,孩子不用苦苦地和自己的短板较劲,使他更多品尝到自己的成功。”
“我们现在都认同,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但什么教育才适合孩子,我们很难事先设定,选择性教育,就是要在学和教过程中不断发现,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不是孩子的第一次选择,就一定是他的兴趣、能力,他也要靠选,靠试,然后调整。”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老张家的孩子学奥数被自主招生了,我家孩子也去学奥数;老李家的孩子学钢琴被当作特长生招走了,我家孩子也要去学……家长要做的不是跟风,而是发现孩子的唯一性,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是根据别人的经验来事先设定。” 浙江新高考改革,昨天只是拉开了大幕,具体实施还有非常多的困难。刘希平目前最大的担忧是诸多期望值的冲突,“我理解,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很多期望值在当下无法满足,甚至很多期望值是互相矛盾的。比如专家希望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招生权,但家长也许希望有更多刚性要求,以保证招生的公平公正。我们只能不断探索,让制度向更合理,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去做。我想,未来总会越来越好。”
昨天公布的试点方案
前后修改了30多次
“从初稿到昨天方案公布,据我估计,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概修改了30次以上。”一位曾参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调研的中学校长昨天透露。
全程参与方案起草修改的一位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钱报记者,2013年年底的方案,基本格局与现行方案一致,像不分文理、选考科目多次考试等都没变,每次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早先的方案里,学业考试分等级,在等级制转换赋分时,原来的设想是5分一档,后来高中校长们提议,档次差别太大,后来改成了3分一档。
这位工作人员透露,方案征求意见,邀请最多的是高中校长,包括重点中学、农村中学、普通中学等学校的校长代表,然后是省里的意见,高校的意见,专家的意见,一定范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等。
作为国家层面的改革,高考改革方案保密要求高。一名中学校长说,“我们参加会议,都有保密要求,现场不能做笔记,不能录音,不得拍照,方案看可以,但不准外带,也不能做个别解读。”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模式的改变,引发学校管理要变革,传统班级、传统的教学流程、课时安排,都要重新设计,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选择。”一名校长说,这中间压力很大,特别考验执行中的智慧和艺术。
浙江
高考试点方案要求,高校要提前公布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2016年10月,浙江将第一次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省外高校能针对浙江试点,提前公布选考范围吗?
省教育厅工作人员昨天表示,教育部已经对省外高校提出要求,这一点浙江考生和家长不用担心。
一位高中校长则透露了更详细的时间表,据说明年5月之前,各个高校会根据专业要求提出对学生必考科目的要求。
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全国统一考试,浙江还能自主命题吗?
浙江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直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明确表示。但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将逐步增加全国统一命题,所以浙江还在等国家的统一安排。2016年和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还是浙江自主命题,外语笔试也是浙江自己命题,听力委托国家考试中心命题
高考人数增多说明了,很多的学生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但是通过高考致使的高考人数增多,它的原因小编认为表现三个方面:1,教育水平的提高,2,复读人数不断增加,3,就业的危机感。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1193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的高考人数为1078万人,相比去年的1071万人又新增了7万人,这已经连着三年高考人数突破1000万了。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很多人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就落入实际行动中,通过高考上大学成为太多的人成功的捷径。
高考人数的逐年攀升,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教育水平提升。
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早期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多读书,很多人只是匆匆上几年学就出来打工。但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学生和家长思想起了变化。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为以后的有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读书。这就导致了高考的人数增多。
二,复读人数不断的增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复读生的存在,很多学生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考上大学或考上的大学不满意,因而继续复读。比如很多地方就出现了考生曾复读多次,参加多次高考,有的考生期间多次考上985/211高校,但仍然选择复读,只因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不仅浪费了大学名额,而且复读的时间更长,高考时就有优势,就更容易考上比较好的大学,挤占了应该属于应届生的大学名额,导致考得不好的应届生也加入复读生的队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好学网
三,就业的危机感。
各行各业就业都存在着竞争。就是现在的体力劳动者和普工,都面临就业的危机。现在各种类型的机器的运用,导致大量岗位,直接被机器所替代。就连农业,现在都在应用智能农业,进行农业生产活动。都说人生的道路有很多,不光只有高考,上大学这一条路可以走。但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高考可以改变命运。毕竟求职过程中,名校文凭能够让人脱颖而出。最近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特别明显,求职路上有显著的优点。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面对高考这一独木桥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们绞尽了脑汁也要让孩子们考上一个自己理想的大学。这就是高考人数增多的原因 。小伙伴们,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进行评论,我们共同探讨,期待你的参与!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的相关内容。
2014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同时,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扩展资料:
改革内容: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考改革
以上就是好学网整理的高考人数增多说明了什么?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高考分数线下降说明了什么问题? 高考已经结束,同学们的分数也陆续出来,可以发现2022年的录取分数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次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跟卷子的难度是有关系的。考试试卷真题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卷子的难度比以往要大,而且灵活性会更强一些。 高考已经迎来了最新的阶段,同学们都已经开始了院校的报考和专业的选择,今年的高考分数线比以往要下降很多。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所以受到学生和家
文科高考人数增加了多少? 江西高考文科以2022、2021为例如下: 2022年江西省参加高考总人数46.6万人。 文科20.7万人,达一本线529分以上考生1.48万人,一本达线率为7.1%,二本线472分以上5.23万人,本科达线率为25.3%。 2021年江西参加高考总人数40万人。 文科18.2万人,达一本线559分以上考生1.37万人,一本达线率为7.5%,二本
军校招生热度下降说明了什么 军校招生热度下降说明了什么如下: 1、军校热度下降背后的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军校的报考热度逐渐下降。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知名军校的报考难度大,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加之女生报考的难度更大,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认识到,军校的学习难度很大,学生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奉献,而且就业前景并不一定比其他院校更好。因
2008年江苏高考说明是什么? 江苏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昨天终于出炉。由于我省2008年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因此,针对明年高考的《考试说明》格外引人关注。记者在第一时间约请了南京市的名师,对9门科目进行了解读。 语文作文分值增加10分 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一中蔡肇基老师:与过去相比,2008年语文《考试说明》有这样
2022上海高考本科录取率 百分之七十三。根据查询上海市教育局官网显示,2022年上海高考录取率为百分之七十三。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为5.25万人,本科录取率百分之七十三,一本录取率百分之二十一点八。2022上海省一本上线率百分之二十一点八。211录取率百分之十三点五八,985录取率百分之五点三三。 上海私立高中高考录取率? 2022年上海民立中学80%,上海民办西南高级中学92%。 1、上海
大安高中历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长了多少? 大安高中 的历史成绩令人瞩目,自1990年至1996年,高考录取人数始终位列全县普通高中之首。 1997年至1999年 ,连续三年荣获贵港市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显示了其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 进入21世纪,大安高中更是持续发光发热。 2000至2004年 ,它连续五年荣膺贵港市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证明了其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在体育竞
说说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数学系? 因为数学这个学科太高深,我还没学够。如果选择其他专业,除了高数之外大概就再也没有学数学的机会了,我会觉得很遗憾。还有一个原因是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于是避开了一切需要进实验室的学科。综合考虑就选择了数学。 在高考志愿中,如果选了数学专业或物理这类的,除了出来当教师,还能做什么了? 数学物理等理论学科,相关方向有以下三个: 1.毕业做中小学教师。 2.深造读研读博
今年比去年高考生增加了多少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创历史新高 比去年增加98万人。 今年将有1291万名学子,即将走进高考的考场.相较于2022年的1193万人,净增长了98万人,增长率达到了8.22%,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3各省市高考报名人数是多少 广东广州:2023年共有5823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6月份文化课考试,比2022年增加1355人。 广东湛江
2024-06-18 05:28:58
2024-06-16 08:48:36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